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呼和浩特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今天,保险公司倒闭吗?

2022/11/27 20:14:09发布51次查看
1、
说到香港保险,几乎所有人首先想到的都是“保诚”和“友邦”。
这两家保险公司的营销做得特别好,而且各有自己的爆款产品。
以至于我写别家保险公司产品的时候,总有人来问我,保诚有没有这样的产品,友邦有没有类似的产品。
其实大可不用担心,香港市场上的主流保险公司,整体水平都比较高。
从评级来看看。
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评级机构有三家,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家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被广泛认可。
标准普尔信用等级共分20级,最高等级aaa;穆迪和惠誉评级共分19级,最高等级分别为aaa和aaa。上述三家评级机构的bbb-/baa3以下信用等级被认为是不具投资性的。
(从左至右,分别为标普、穆迪、惠誉,从上至下,评级由高至低)
选了几家主流的香港保险公司和三家中资公司做了个表(财务实力评级):
保诚和友邦,确实很优秀,安盛也非常不错。
主流的保险,都是非常靠谱的。
几家在香港的中资保险公司,总体都比香港保险公司的评级低了一些,但也都还处于中高级别。
没有做大陆保险公司的表,但相比起来,香港的整体评级比大陆要高。
ps:提一句里面唯一一家baa1级的保险公司,富通保险,前身是比利时最大的保险集团fortis,后来被国内的私募机构九鼎投资收购了,九鼎是一家非常激进的公司,目前的富通行事风格也相对激进。
这也是表内我唯一持保留态度的一家公司,其它都表示看好,表示可以在这些公司里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2、
大陆也有激进的保险公司,比如前海人寿、比如安邦,狂发万能险,狂在海外买楼,但其实作为投保人,大家也不担心。
因为,关于破产,大陆的法律规定,大陆《保险法》规定: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
如果一家寿险公司撤销、破产了,它的所有人寿保险合同,必须转让给其它寿险公司,
如果没公司愿意接收,保监会会强行指定一家公司来接收。
所以,在大陆,无论买哪家的保险产品,都是有保障的。
由于大陆保险业成立时间短,目前为止,并没有保险公司“破产”的先例。
香港保险,没“不能解散”这种硬规定,因此,很多大陆的保险代理人总用这个来diss香港保险。
不过,首先从上面的评级看,至少可以diss一轮回去了。
另,香港保险对于保险公司破产清盘,其实也是有相关法律规定的:
“除非法庭另有命令,否则清盘人须继续经营保险人的长期业务,目的是将该业务作为正营运中的事业而转让给另一保险人,不论此保险人是已存在的保险人或为此目的而成立的保险人。 ”
划重点,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不得随意清盘,即使保险公司需要清盘,其长期业务(重疾、人寿)必须继续经营,不管是转让给另一家保险公司还是另外再成立一家保险公司。
大多数人,包括香港保险从业人员,都不知道,香港170多年的现代保险历史中,其实是有过破产经历的。
《厚生利群——香港保险史》一书中(这本书很有意思),曾经记载过,
“因为佳宁收购了其昌保险后,当然运用了其昌的资金,佳宁后来清盘,其昌亦倒下来。
没有清盘的人寿保单就由香港政府的破产管理处托管,负责管理日常业务如收取保费和支付赔偿,政府管理一年多后有先卫保险(sentry),即国卫保险的前身购入。”
注:80年代初,香港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诈骗、行贿和贪污案——“佳宁集团诈骗案”。
其实,这样的操作其实和大陆法律中所规定的类似,政府托管,第三方保险公司接盘。
不用担心保费打水漂,同样非常有保障。
3、
顺便澄清一个问题。
保险里有个概念,叫“too big to fail”,即大而不能倒:
指当一些规模极大或在产业中具有关键性重要地位的企业濒临破产时,政府不能等闲视之,甚至要不惜投入公帑相救,以避免那些企业倒闭后所掀起的巨大连锁反应造成社会整体更严重的伤害。
说白了,政府不会让这种公司破产的,即便真的要破产,也会全力挽救。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每年都会公布9家“too big to fail”的保险公司,2016年的名单如下:
友邦保险集团(aia)、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 plc)、德国安联保险(allianz se)、法国安盛保险(axa group)、美国大都会集团(metlife)、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pramerica financial)、英国英杰华集团(aviva)、中国平安保险(唯一一家中国公司)
主流的保险公司都在名单里。
保险代理人/经纪人经常用这个点向客户宣传,这倒没错。
但其实,too big to fail,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保险公司其实并不见得开心。
入选其中意味着,监管机构会对他们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并且必须预留更多的资本金,以防倒闭,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很多保险公司都挣扎着要脱离这个名单(大都会和aig都曾对这个判定表示抗议)。
最后说一个小道消息。
前几天,去香港一家中资的保险公司聊了聊,里面的工作人员说了一个无法证实的消息:
每年都有巨额资金从国内流到香港。
与其堵,不如疏。
与其让外资机构把钱赚了,不如想办法让客户到中资保险公司买产品,
钱虽然出去了,大至少还在中资机构手中。
因此,香港中资的保险公司在高效地优化自己的产品(几家中资的保险公司,某些产品也确实不错,这几年也有些爆款)。
事实是不是果真如此,无法证实,
不过,逻辑上来理解倒是没毛病。
呼和浩特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